大意是什么呢?东晋泰宁元年(323),越嶲郡(今凉山)有一支名为“斯叟”的部族发动武装斗争,围攻“成汉”将领任回和越嶲太守李谦。“大成帝”李雄派遣征南将军费黑率兵前往营救,于咸和元年(326)平定了“斯叟”。次年,李谦将越嶲郡的子民大量迁徙至蜀地。短短十余年,“成汉”发生内乱,政权几易其主落到了李寿手中,李寿废其侄子李期为“邛都县公”,软禁于别宫,李期不堪羞辱自缢而亡,其妻、子被发落越嶲郡,也在途中被“太子”李势派人暗杀。
诸如此类的记载在《晋书》和《资治通鉴》中亦存在不少,它们将凉山的历史,与一个叫作“成汉”的政权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杀机四伏 鲜为人知的地方政权
“成汉”政权存在的时期,是中华历史上最为纷乱的时期,史学上称之为“五胡乱华”;这样的称呼带着浓厚的轻蔑意味,也反映出史家正统观念对这些政权的斥责。而“成汉”作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短短四十余年竟经历六主,可以说没有一刻不在动荡中苟延残喘。
西晋末年,关西一带兵荒马乱,加之秦州、雍州连年旱荒,迫使大量氐族和汉人迁至梁州、益州谋生。晋惠帝元康六年(296),一个叫李特的年轻人带领略阳、天水等六郡的流民入蜀,于永宁元年(301),在四川绵竹揭竿起义,迅速攻陷成都,占领益州。西晋朝廷试图平息边患,在近三年的僵持里,西晋多次战败,只得沿郫水安营扎寨与李特对峙。太安二年(303),西晋两度增派重兵,李特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其首级被传至洛阳,令流民大为惊惶。原想一场叛乱就此结束,却不料李特第三子李雄收拾残部,于成都称王,并在西晋光熙元年(306)僭越称帝,国号“大成”,年号“晏平”。深谙“哀兵必胜”之道的西晋无力再与之消耗,“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一个政权割据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