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理论研究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首先是借助哲学的研究成果,把“生活世界”引入教育领域,这是生活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其次是对20世纪知性德育的反思。这种德育只能培养人的道德知识,却不能保证培育人的德性,这是因为德性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孕育,也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产生与发展。最后,生活德育理论也是在学者对传统德育脱离生活的批判之中产生的。①早在20世纪末,一些学者就论证了走出德育的困境就要使德育回归生活②,主张把生活理论引入道德教育领域③。到了2001年,我国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回归生活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于是我国德育理论界掀起了研究生活德育的热潮。
(一)生活德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怎样在学校教育中贯彻生活德育理念?鲁洁认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新课程以生活为本,是为了学生的生活和通过生活而实施的。因此,新课程要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通过课程综合化来激活学生自我发展的“活性因子”,德育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建构课堂生活的过程。回归生活意味着课程与教材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在课程实施中再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意味着学校要开展多种渠道、多种路径的生活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践履躬行”的人格。此次课程改革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即从知识形态的道德转向生活形态的道德,从唯知识论转向生活经验论,从单一认知转向多向互动,要在多种对话交流、生活实践活动中促成学生自我道德经验的生成与反思。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