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之歌机遇之歌一个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每天都急匆匆地去赶同一班火车,一次他到时火车正缓缓开出站台,于是有了三个不同的故事,就像三条不同的命运之路,每条路都带他进入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 一条路是他赶上了那班车,遇到一位共产党员,受到鼓励加入了执政党;另一条路把他带入完全相反的道路,他追车时撞上警卫,被拘留、判刑,跟一名政治犯关在一起,结果自己也成了“分子”;第三条路是他没能赶上那班火车,而巧遇一个过去的女同学,后来顺理成章地结婚、从医、因公出国遇空难……WitekBoguslaw LindaAdamZbigniew ZapasiewiczWerner塔德乌什·洛姆尼茨基CzuszkaBoguslawa PawelecWerkaMarzena TrybalaMarekJacek BorkowskiDanielJacek Sas-UhrynowskiKsiadzAdam FerencyOlgaMonika GozdzikDzirkanZygmunt HübnerCiotkaIrena ByrskaWerka's HusbandKrzysztof KalczynskiBuzekKrzysztof ZaleskiJacek Szelígowski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第67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机遇之歌》入围参考资料:制作公司1 P P Film Polski[波兰]发行公司1 Asociace Ceských Filmových Klubu (ACFK)[捷克](Czech Republic)参考资料:上映日期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法国France1987年5月 (Cannes Film Festival)西德West Germany1990年1月3日丹麦Denmark1995年5月26日参考资料:剧照剧照导演在这部早期杰作中传递出对于生命无常的悲叹 导演通过这种现代处理方式,来论证人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从而带出导演一贯的悲观宿命论 细节描写十分出色,与影片所采用的技法一样给人深刻印象 剧照剧照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充满了形而上的哲思,这种深度是以《机遇之歌》为发端的 在此之前,基耶的影片也是颇具大师范的,比如说《影迷》,这是一部自我反思式的电影,突出了导演的困惑和无奈 当菲利普最终把镜头对着自己的时候,内省的意义呼之欲出 不可否认这些思考的痕迹让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具有异于常人的品格和气质 《机遇之歌》的成功首先在于叙事的突破 关于叙事策略方面的文章很多,其实形式上的新颖需要的是内容的饱满,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就像蒙太奇学派后期硬塞给观众的联想和象征就显得特别牵强,所以才会有巴赞那篇《被禁用的蒙太奇》,提倡深焦距镜头和长镜头,强调现实感 这涉及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的讨论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机遇之歌》中叙事的独创性在于表面上形式的新奇,内在的是内容的需求 而这一创新引发了大量的追随者:《蝴蝶效应》、《滑动门》以及被视为经典之作的《罗拉快跑》 的确,由于电影技术的发展,再加上电影呈现出的时代感和轻松戏谑感打败了《机遇之歌》的严肃 剧照剧照这些后继者把炫丽的形式做到极致,却无法掩盖精神实质的空虚 在《罗拉快跑》中还是有一大批评论者解读出有关女性主义、哲学思辨以及新世纪电影革命等等,可比起《机遇之歌》,在对待人生哲学上失之严肃,用“游戏”的方式消除了生命本身的厚重 如果从镜头语言、光、色调及音乐上来说,后继者是比较成功的运用诸多元素来突出影片的质感,而且在欣赏层面上比较符合众多人的口味 《机遇之歌》中摄影机的运动少的可怜,大量的固定拍摄,而且对话场景几乎没有正反打镜头,用光趋于自然光,灰白色调显出纪录片的质感,给人沉郁的感觉,音乐的使用同基耶后期影片相比不值一提 比如《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中暖色调、橙色光、滤镜、音乐等都烘托出影片诗意的氛围,这些元素成为叙事中不可或缺的维度 而《机遇之歌》也许正是这些元素的平面化更突显了影片的平实 但是生活态度的苛刻对于现今大部分观众就无法“进入”了 剧照剧照生命是偶然还是必然 偶然性是否能改变人生轨迹从而打破必然性 还是不管诸多的偶然,生命最终只有一个无情的必然 这些才是《机遇之歌》超越形式的表达,而且又同政治、宗教、道德的一系列拷问相关联,形成了对生命价值以及人所依附的信念的思辨 第一次威特克赶上了火车,认识了政治家维纳并且入党成了政治活动家,政治信仰成了威特克在第一个故事中的生命维系 当察觉自己只不过是权利斗争的棋子时,威特克通过重新来过开始了第二种可能性 这次威特克成了自由工会的成员,开始笃信上帝,而且通过“上帝”确信反政府工人组织活动的正义性 很不幸的是威特克被怀疑出卖了组织,所以信仰也随之瓦解 威特克只能再次改变,第三次远离政治和宗教,成为了一名医生 不过这次走向的却是死亡之旅 偶然性一直在抵抗,最终还是败给了死亡 三个故事的结尾都提到威特克要去法国,而那飞往巴黎的航班就是死亡的召唤 难道这就是威特克无法摆脱的必然命运吗 剧照剧照也许从影片中多次出现的“这并不是偶然事件”已经表明基耶的态度 但是从政治信仰到宗教再到无政府,这难道在说明人类离开这些,生命将无法继续 偶然性在这里承载了导演需要探讨的内容,基耶利用这种形式来完成整个思辨过程,而生命呈现的诸多可能性只能用偶然性来诠释 基耶似乎也确信了偶然性的力量 综合的考量:基耶斯洛夫斯基想用偶然性来抵抗必然性,呼吁对生命中偶然性的重视,更加严谨的生活 此外,因为波兰当时政治气候的特殊性,影片理所当然的涉及了对当时政治的批判 虽然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意识形态倾向比较模糊,但是或多或少反映了基耶的政治敏感度和对体制的反抗 从根本上说,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人道主义者 基耶的长处在于对人类情感和生存的思辨,这也是基耶的电影具有普世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