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第四季》重新回归全球视野,以“一粒谷物”的视角带领观众寻味中国之余,还前往欧洲、南美、北美、西亚等地,共同探寻谷物与人类的共生故事 在展现人类与谷物间的关系碰撞的同时,《风味人间第四季》向观众展示谷物背后所蕴含的精神隐喻:每一粒谷物都如同人世间平凡而伟大的个体,而小小的个体最终将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共同构建美好的人间 《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第1集 麦浪涌万年第1集 麦浪涌万年剧情图片剧情图片世间美食万千,而麦始终跟随着人类的步伐变幻出多样风味 在阿拉伯,人们喜爱在翡麦中加上香料然后在肉汤里慢炖,再加以坚果、鸡肉点缀,最终烹饪出外表弹韧内里轻微爆浆的美味口感 在澳门,37岁的阿龙是家中竹升面的第三代传人,竹竿下压面团3000多次而成的干爽面条,辅以猪骨和鲮鱼熬制的汤底沸煮后,再配以高汤、酱汁、猪油调和,干爽不失弹性的虾子捞面才可制作而成 将发芽大麦捣碎后与糯米混合熬煮制作而成的麦芽糖,可制作出万千缕甜美藕丝糖 世界上人类驯化谷物的方式或许不同,但谷物回馈人类的极致味蕾体验是相通的 一张面皮,足以包裹天下 内蒙古娜仁家用小麦粉制作面皮包裹羊排,体型敦厚馅料扎实的羊排饺子是犒劳家人的极致美味 土耳其人喜欢混合着牛肉糜和洋葱碎的小巧饺子 而在意大利,人们习惯将里科塔奶酪和菠菜打成粗泥,将菜汁的清甜和柔和微酸的乳酪巧妙融合 小麦经由不同的烹饪方法汇聚成不同的口感,以一种见证不同地域饮食风貌的文化探寻,向观众揭秘风味人间的文明演变 第2集 稻香阡陌里第2集 稻香阡陌里剧情图片剧情图片从江苏溧水的乌米饭,到南京街头的乌饭包油条,本集开启碳水狂欢 说到米饭,你会想到煲仔饭、石锅拌饭、八宝鸭、新疆抓饭、海南鸡饭、扬州炒饭、秃黄油饭、卤肉饭,菠萝海鲜饭,这一数似乎就没完没了,人们总能在新鲜的谷物里找到灵感 从江南最后一波春茶采摘开篇,水稻进入插秧的时节,节目组来到江苏溧水陈郭村,拍摄其生活日常与民俗 村民采摘常被当做草药的南烛叶,其又叫乌饭树,叶子经过加工渗出汁水,散发青草和薄荷的香气 其中丰富的花青素,让稻米变换新装 再加上一层甜蜜,被端上人们的节日餐桌 第3集 黍粟本嘉禾第3集 黍粟本嘉禾剧情图片剧情图片从古至今,人类发展出了较为固定的主食谷物,而历史同样悠久的黍和粟,有的依旧活跃在人们的餐桌上,担任主食的重要角色;有的经过时间雕刻而音讯渐少,但风味却不曾改变 糜子粥、鸡爪谷酸面包、小米鮓、高粱饭、黄油黑松露玉米等 无论是黍粟作物还是玉米高粱产物,制得美食千变万化,但无一不体现谷物的百变魅力 太行山的梯田里,一对夫妻带着骡子播种,吃一碗小米焖饭就是劳动中最惬意的时光;墨西哥的最长玉米大赛,少年莱尼穿梭在广阔的田地间,这些玉米不仅是他们的主食,也是他们的骄傲所在;西藏高原上的鸡爪谷地里,最原生态的生长与制作,哺育了朴实又特别的饮食文化;贵州的高粱地,是中国人千年智慧的绝佳体现:小小的粟,在这里找到了全新赛道;而在黄河边的娘娘滩上,糜子米的香味记录了曾经的热闹非凡,也陪伴着仅剩的三户居民,度过了日复一日的烟火日常 第4集 种豆南山下第4集 种豆南山下剧情图片剧情图片“种豆南山下,此物最相思”,豆类作为谷物重要的一类,以顽皮灵俏的形态潜藏在世界各地,为人们带去不同风味和能量 在桐乡,蚕豆是个种起来非常随意的植物 时令的蚕豆、雷笋、藠葱被农家巧妇做成立夏饭,趁鲜食嫩也成了南方地区对蚕豆的主要吃法 只有没吃完的才会被晒干,做成零食或发酵成豆瓣 著名美食作家汪曾祺对老家春天最深刻的记忆,除了运河上千帆过尽绿梢头的生机,就是窗台外望出去,满眼碧绿的麦苗、油菜、蚕豆花 第5集 薯芋新天地第5集 薯芋新天地剧情图片剧情图片习惯于从纵深之地破土而出,在尘埃里开出花来的“薯芋”类作物,往往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数千年文明演变中,给予无数人以温饱,是串联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家乡味道 晶莹洁白的凉薯,入口脆爽甘甜,是广西人心底对于夏天的最初记忆;沙软细腻的芋泥月饼,轻咬一口香气四溢,亦是潮汕家庭每年中秋团聚共享的美味 薯酒,醇厚绵远,暖入心头,是赣南方红梅一家传承了两代的家族记忆;清晨一碗咸香浓稠的马铃薯浓汤,已然成为世世代代秘鲁人开启崭新一天的“美味钥匙”;同样的,薯类根茎作物是居住在安第斯山脉的人身份的象征,也成为当地人家庭、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分集剧情参考资料创作背景《风味人间第一季》的《落地生根》曾涉及过谷物的话题,在创作过程中,团队决定将其拓展为一个系列 导演陈晓卿认为,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多传统食物在一点点消失 作为纪录片工作者,拍美食,用影像记录食物里人们祖先一路走来的印记,这是他们的本分,也是观众们的幸运 而导演陈磊表示,谷物确实是人类食物中最基础的,有了谷物才有了农业,值得完整讲述 他通过调研发现,每种谷物跟不同地方的人的生活很相关,它的历史非常久远 像麦代表着最早农业诞生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土豆则与南美安第斯山原住民的文明相关,它至少有七八千年历史了 导演组觉得每种谷物都值得去尊重,都值得好好地讲述它的故事和历史 拍摄过程考虑到谷物也是植物,《风味人间》导演组想在片中体现植物的特性,作为农作物收获也需要时间,所以他们把谷物收获期做了很长的表,再确认时间拍摄 对于植物的拍摄,他们希望展现给所有人植物生长过程中一些很奇妙的过程,他们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谷物肖像”,导演组把很多谷物进行了一个动态化设计,用微观摄影的方式360度把种子的外观高清的图片拍摄下来,再在电脑里把它建模成一个立体的种子形态,之后根据故事要讲述的内容,用奇特的视角来呈现这个种子 为了满足对植物生长的特定阶段,以及一些微观层面的内容需求,摄制组在上海的崇明岛租了大棚,设置种植拍摄基地,之后又因为水热条件限制去往云南昆明进行剩下的拍摄 每完成某个地域谷物的拍摄,便会从当地农户处要一份种子,直接邮寄到种植基地,由植物团队开始培育种植,之后进一步讨论拍摄内容 在拍摄地域范围上,《风味人间第四季》不仅涵盖中国南北,还包括地中海东岸、英国、意大利等地 在拍摄制作上,《风味人间第四季》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了“中西合璧”的拍摄团队,除了传统拍摄团队在中国国内完成风味之旅,中国国外美食部分的记录均由当地的拍摄团队“接力”完成,内容也更显地域特色 出品人孙忠怀总制片人韩志杰总策划马延琨商业总策划王伟总编审黄杰监制朱乐贤市场总监罗雪萍商业总监孔育昭制片人邓洁、徐少佩总顾问沈宏非、陈立、蔡澜解说李立宏首席科学顾问云无心作曲阿鲲声音设计凌青总摄影赵礼威总导演陈磊、陈晓卿分集导演陈磊;张文娟;张一哲;王佳茵;邓洁、钱敏杰、许芝翔;陈源源注: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每集片尾字幕,参考资料专辑曲目专辑图片及信息01 风味人间4 谷物星球 主题音乐02 乐章1庄严的厨房03 乐章2一碗饭04 乐章3高粱与火05 乐章4-1树上的那个豆06 乐章4-2毒07 乐章5暑假里的味道08 乐章6月下湖中采莲人09 野蛮中生长10 巴松 单簧管 长笛和食物11 情12 厨房中的味道113 厨房中的味道214 厨房中的味道3专辑名称: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 原声大碟专辑制作人:阿鲲发行时间:2023年2月16日流派:Soundtrack 原声类型:录音室专辑所属版权:Roc Chen Music参考资料1 为了保证《风味人间第四季》的品质,制作团队不为该片做任何产品植入,体现了主创对《风味人间》系列秉承的初心 2 因为疫情等因素,该片的拍摄难度也比以前更大 该片制片人邓洁表示,在中国国外拍摄的画面都是由当地团队帮助完成的,中国国内导演组远程沟通,发去方案和拍摄想法,中国国外的摄制团队再实时传送画面回来 3 分集导演王佳茵在最开始调研的时候,想要研究蚕豆和蚕的联系 她先是到了绍兴,去吃了孔乙己最爱的茴香豆,然后一路南下来到嘉兴平湖,吃了当地的煮蚕豆,最后来到了桐乡,眼前全是桑树林,当地人说这里主要是养蚕的,导演连忙问当地人有没有种蚕豆 他们指着路边紫色的小花,导演就知道两者的关系了 4 在剪辑成片的过程中,《风味人间第四季》吸取了前三季观众的反馈意见 第三季有网友表示“时长太短了没看够”,剪辑师就将时长恢复到了50分钟;还有一个说法说“人的生活有点多了”,剪辑师就把人物和食物不太关联的部分尽可能多去一点,不再单独展示人的生活的部分 5 为了拍摄,摄制组还拉来在英国学习植物的朋友“入伙”,结果发现,种植的事情还得跟农民学习 大家都以为种子种下去,过几个月去收获就行了,但实际过程是特别困难的,最后摄制组种出来的东西跟农民种出来的东西相比,完全不是合格的农产品,只能满足拍摄需求 时间奖项获奖方2023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优秀作品《风味人间第四季》2023年12月2023年度中国影响力十大纪录片推荐《风味人间第四季》前期宣传2022年11月17日,《风味人间第四季》官宣定档,于11月24日20点在腾讯视频播出;11月18日,该片官方举行《风味人间第四季》“媒体谷东”看片会,总导演陈晓卿,监制朱乐贤,总导演陈磊,制片人邓洁向在场媒体分享了该季的立意筹备及拍摄期间的心路历程 播出平台播出平台首播日期播出时间腾讯视频2022年11月24日每周四20:00参考资料作为农耕文明古国,中国人对谷物的情感,早已浑然天成、深入骨髓,世界各国人民与谷物之间亦有一种载入基因的情感与默契 《风味人间第四季》以谷物美食作为破题点,在探寻中外丰富美食文化中,观照美食背后所共通的人类情感 无论从哪一种作物出发,纪录片都让观众从小小的风味世界中感受大大的人类世界运转,透过这些故事窥见农业诞生至今的一万年中人类与食物之间的故事 随着谷物的种植、采收、加工、烹饪、品尝,观众看到了生活哲学、食物美学,感受到了人间烟火和文化律动,获得了心灵慰藉和情感疏导 《风味人间第四季》不失为纪录片领域又一精良制作,为美食纪录片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光明日报》评)